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内容和形式)

网络热点05-02阅读:19评论:0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背景

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是中国。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五千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另一方面,蚕桑丝织业是中国农村经济特别是南方农村经济的主要依赖,也是国家最重要的财政及外贸收入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除了与这些表面的服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密切相关外,丝绸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非遗项目有: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包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分类之一是传统技艺,其中包括: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涵盖了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以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

剪纸:作为中国的民间手工艺术,剪纸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承载的视觉形象和多样的造型格式,富含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展现出认知、教化、表达、抒情和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包括昆曲、中国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传统技艺包括剪纸、陶艺、布艺、刺绣、木雕等。剪纸:是中国民间手工艺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等多重社会价值。

非遗传统技艺包括:皮影戏、中国剪纸、古琴、算盘、24节气。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涵盖了众多方面,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技艺包括: 剪纸艺术:剪纸,又称刻纸、窗花或剪画,是一种在纸上使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现状

五代时期,杭州出现了正式的丝织业。在南宋时期,杭州成为中国丝织业的中心,拥有大规模的官办金源,数百台织机和1000多名工匠。私人丝绸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明清时期的杭州织锦业以其技艺闻名。

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蚕桑业以浙江湖州为全国之首。各地商人均来湖州收购蚕丝,获利甚高,甚至当地农村出现以蚕桑为主的现象。在苏州、杭州、嘉兴等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城镇居民皆习机业,并出现了一批以丝织业为主的集镇。

它很早在中国出现,以后通过各种渠道缓慢地传向境外,与当地人民的创造相结合,使纺织生产水平大大提高。2手工机器纺织发展阶段:相当于秦汉至晚清(公元前221-公元1870年)。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出现多种形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