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拓展“五个体系”,湖北黄梅民政守护群众幸福生活

网络热点12-20阅读:389评论:0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商宏志

12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来,黄梅县民政局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贯穿民政工作全过程,按照“回应群众关切、突出群众主体、共商民生实事、培育共同精神”的要求,坚持抓点带面,突出先行先试,持续拓展“五个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助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

拓展参与体系,画好共建“同心圆”。黄梅县城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建管并重”,将原来4个毗邻的老旧小区拆墙并院为鑫星小区,完善“功能型党支部协商议事、业主委员会表决定事、红色物业公司理事服务、小区监督委员全程监事”管理体系,成功解决平日“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134件,并通过“留、改、拆、增、营”混合更新模式,顺利完成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西河桥社区采取“自主提事、民主议事、约请参事、项目定事、专业评事、按需推事”的“六步工作法”,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共建共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新安社区推出“问题、任务、效果”清单式闭环管理,重点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公共空间布局利用等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投身幸福家园共同缔造。

社区便民服务站

拓展互动体系,畅通共治“微循环”。在黄梅县小南街改造过程中,刘塘社区成立居民自管会,从规划设计、拆除改造、施工装修,哪里需要改、改成什么样,让居民提、居民议、居民定。古塔社区吸收社区居民为合伙人,就改造内容、细节、风貌等积极建言献策,采取政府投资和社区居民出资等方式,对两条老街进行分期升级改造,居民群众主动认领管护绿植、维护交通秩序、治理门前环境。五里墩社区充分发挥自治协会力量,经过个人自荐、小组推荐、社区评荐等程序,评选出好居民、好夫妻、好婆媳等各类先进典型人物,进一步挖掘身边好人,汇集和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拓展社工体系,吹奏共管“集结号”。黄梅县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通知》,加快推动社工站(室)建设,培育本土社工组织,支持社工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社会工作在服务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关键领域发挥专业作用。启动“五社联动”以奖代补项目,同步出台《黄梅县社区公益基金管理办法》,探索尝试“政府购买、枢纽承管、组织承接”的社会协同治理模式,链接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社工组织承接购买服务。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25万元,支持县内4个社工机构承接残疾人关爱、老幼群体关怀访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15个。

改造后的社区

拓展功能体系,谱好共享“和谐曲”。黄梅县以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为推手,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投资300余万元在黄梅镇城区13个社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搭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完成100张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及41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推出“热能交换站・时光胶囊”平台,完善功能型党支部、业委会、红色物业阵地,打造“筑梦空间”“畅享吧”等小区便民中心,为居民提供免费上网、茶水、充电、托幼、快递寄存等微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引进便民超市、快递物流等专项服务设施,实现家庭、小区、物业互联,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拓展积分体系,打造幸福“生活圈”。黄梅县探索将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与县慈善会开展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深度融合,同步设立线上、线下两种积分兑换方式,通过慈善企业捐出物品出厂价与批发价的差额部分,作为重要兑换来源,形成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和货源丰富的供应链,给长效推行积分制提供强大保障。目前,该县57个积分兑换试点村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平台已经注册志愿者90734人,记录公益积分826万分,线上线下兑换积分价值627万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