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外资增持境内债券向好态势有望延续

网络热点01-17阅读:281评论:0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外资全年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近3000亿元,为推动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画上了殊为不易的年度句号。

回顾过去一年债市对外开放的步伐,从资金流动看,受海外主要经济体快速加息引发全球资本流动转向、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等因素影响,去年外资持有境内债券的余额一度下滑;但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债市跨境资金流动逐步呈现向好态势,过去四个月连续净增持境内债券,特别是11月净增持规模为历史次高值,12月进一步净增持245亿美元,继续处于近两年高位。

从制度建设看,近年来我国债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去年,为积极响应市场合理诉求,推出便利投资的一揽子措施,如提供一篮子债券交易功能、优化“北向通”结算失败报备流程、新增在华外资机构作为“北向通”做市商;正式上线“互换通”,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满足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对外开放制度的不断完善,吸引了更多外资机构参与境内债市的发展。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较上年末增加53家。

外资持有境内债券规模之所以能止跌回升,与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海外主要经济体放缓加息步伐等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缓释,去年以来在债市持续走牛的背景下,投资境内债券所能带来的资本利得收益变得颇具吸引力。从外资青睐的债券种类看,国债持有量变动不大,政策性金融债小幅增加,最大的亮点在于持有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其他品种,反映出外资持仓的多元化,也表明境外机构始终密切关注境内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并抓住适宜的时机,带来可观的资金流入。

今年债市面临的外部环境会较去年更为“友好”,预计过去两个月外资“高流量”增配境内债券的势头在接下来数月仍会持续。除了短期的市场变化因素外,境内债券对外资的吸引力更多取决于长期的政策因素。近几年,我国在便利外资投资债市的渠道开放方面做了诸多改进。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随之增加。提升外资参与债市便利度的改革一直在路上,相信未来外资在利用衍生品管理债券投资风险的工具会逐渐完善,更多便利化政策将支持境外投资者更深更广参与金融市场投融资交易,推进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新格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