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网络热点04-13阅读:519评论:0

本文目录一览: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1、国家公祭日于2014年通过,2014年是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所以2022年是第九个国家公祭日。

2、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4、这是因为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开始持续了6周,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014年2月27日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有着特殊的意义。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1、有助于凝聚民族的力量:在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悼念历史的悲剧,缅怀先烈,表达对国家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种集体的行为不仅使人们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更能够增强国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3、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1 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尊严。其意义在于让国民在勿忘历史、追求和平的同时,激扬起民族精神。

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和意义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设立国家公祭日,则是为了不忘国耻,铭记历史。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为了尊重人权、捍卫人权,不忘先烈,珍视和平。

国家公祭日,顾名思义,是以国家的名义举办的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悼念一些重大的灾难中去世的人们,同时也是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表达缅怀,由此提醒本国人民,莫忘历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